当前位置:主页 > 情感语录 > 情感百科 >

学佛走火入魔的症状 信佛人走火入魔啥状态表现

作者:大东 更新:2023-09-22 04:18:38 来源:前沿社

关于这个信佛人走火入魔啥状态表现和学佛走火入魔的症状的知识内容,下面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孟子·告子曰》里说 “食色性也”,这是人生基本需求,也是人生重大妨害。

饮食是物欲,声色是情欲,从古至今,都是修持者的心魔,儒家以修身克制,道家以清心克制,禅宗则以观想应对。

为了对付情欲的诱惑,佛家还真想出了一个妥善的办法,通过内心反照的方式,消除内心欲望,效果也不错,但副作用惊人。

佛经记载,这种修持方式,甚至导致了一个僧团六十人死亡的惨剧。

可见同样的方法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来看佛法修持的副作用。

学佛走火入魔的症状

狄仁杰帮寡妇克制情欲的妙招

这里先说一个故事,发生在大唐时代,主人公大家耳熟能详。话说盛唐并州(即山西)太原,出了个聪明好学的少年英才,姓狄名仁杰,字怀英。

他幼年时,曾遇到游方僧人,说他面有贵相,是庙堂三公的命数,但是人生在世难免诸多诱惑,归根结底不过“财、色”二字最难克制,稍有不慎不免身败名裂。尤

其是年轻人见财起意、见色忘情,财富发于外尚可控制,情欲发于内,最难克服,一旦沦丧其中,可就万劫不复。

狄仁杰多聪明,听出老和尚是话里有话,诚心点化他的前途,就请老师父指点迷津。老和尚口称善哉,就把一套功法传授给了狄仁杰,专门用来克制情欲。

几年之后,狄仁杰学业有成,进京赴考,途中到旅店里住宿歇脚。当天深夜,他正在房间读书,听到有敲门声,打开门一看,竟然是个浑身素缟的美妇人。

美妇人说自己也是旅店住客,丈夫刚刚去世,见狄仁杰英俊独身,想起了死去的丈夫,于是深夜前来叨扰,言下之意就是“你跟我丈夫长得很像,我想跟你睡觉”。

狄仁杰见她气质高雅,应该不是普通人家,就劝她谨守妇道,赶紧离开。

美妇人不听,行动言语更近乎淫邪。狄仁杰突然就想起几年前老和尚教他的心法口诀,于是把这套功法又传给妇人,并且劝少妇说,你先生刚过世,应该懂得克己守节,学习了这套功法以后,自然可以克制情欲。

妇人听了狄仁杰的话,当即离开,次日一早面带愧色前来拜谢,自言昨夜见狄仁杰后,想起亡故夫君,突然不能自已,如今修炼功法后,心如止水,已然平复很多。

据说,狄仁杰当时写了一首诗,送给这个美妇人:“世间美色常如春,我不淫妇妇淫人,若将美色视亡妇,遍体蛆虫臭难闻。”

这其中就隐藏着消除情欲回归本性的秘术。能够在一夜之间消除情欲煎熬,狄仁杰给美妇人传授的是什么功法呢?

学佛走火入魔的症状

比丘众修习佛法导致六十人死亡惨剧

狄仁杰的功法是一位游方僧人所授,因此必然出自禅宗佛门。先放下狄仁杰,再来看另外一个故事,源自佛经典籍《杂阿含经·八〇九卷》。

但凡佛经,开头多有“如是我闻”一句起始。

相传,这是佛陀去世以后,阿难受命整理佛陀遗训。

为什么阿难来做这个事情,因为他在佛陀活着的时候就是随身服侍,佛的一言一语他都听到最多,铭记在心,因此被称为尊者中“多闻第一”。

为了体现真实性,阿难在每一本佛经起始,都要写下“如是我闻”四个字,“我”就是阿难自己。

这一句话意思是“以下这些都是我阿难亲耳听到佛陀说的”,以此表示他所整理佛经的正统和正确性,非从他闻,真实无谬。

这里要说的故事极其惨烈,在佛经中也是少有的惨剧,然而确实是阿难尊者“如是我闻”。

话说,当时佛陀驻足在“跋求摩河”附近的萨罗梨林中,给他的弟子讲授一种修行心法,叫做“不净观”。

佛陀作为当时的第一负责人和主要领导,由他亲自抓落实,当然弟子们无不倾心相从。

这种修习法门,传说就是佛陀发明的,他自己对此方法的态度是认可的。那么比丘众修炼会有什么结果呢,佛经记载“得大果大福利”。

然而事情都有两面,与大福报相伴相生的竟然还有副作用,佛经记述,很多修习者习练以后竟产生“极厌患身”的念头,说白了就是极度厌恶自己的肉体,从里到外的厌恶。

极端到什么程度呢,佛经原文说,“或以刀自杀,或服毒药,或绳自绞,投岩自杀”,归根到底就是“极生厌患恶露不净”。

更有比丘让其他比丘杀死自己,其中有一个比丘,就跑到鹿林找外道(非佛法修持者)叫鹿林梵志子,对这个外道说

贤首,汝能杀我者,衣钵属汝时”,称呼他为外道贤者,如果你能杀死我,我的衣服财物就都赠送给你。

鹿林梵志子很高兴“效劳”,杀掉比丘后,他持刀来到跋求摩河边清洗凶器,这时有天魔(或许就是他自身心魔)

对他说,你这是大善行,帮助比丘们解脱圆满,而你也能收获他们的财物,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有了这样的“鼓励”,鹿林梵志子“闻赞叹已,增恶邪见”,恶念膨胀之下,他做了惨绝人寰的事情,就在比丘众修行的跋求摩河道场,“即以利刀杀彼比丘,次第,乃至杀六十人尔时”。

半个月之后,佛陀再次召集信众,考察大家的修行进展情况,发现弟子们少了很多,问阿难尊者,“何因何缘诸比丘转少,转减,转尽”。

阿难就把情况说了,可以想见当时阿难焦虑急迫的心情,希望佛陀赶紧想办法,为大家解决心中疑惑,让大家“乐受正法,乐住正法”,避免发生这样的惨剧。

学佛走火入魔的症状

佛法修行为何导入邪门外道

佛陀的这门修持心法叫做“不净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门功法,从许多佛经记载可以看出,最初修行的比丘们,由于定力低下,很容易被外物滋扰,导致心绪不宁,影响修道的功果。

本来是出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导致修习者厌恶自身,厌恶到要结束自己生命,连续六十名比丘被杀死,加上之前自杀的,可能超过百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意外副作用,以致于被外道有机可乘发生惨剧呢?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故事,当时释迦牟尼佛住在舍卫国一个叫做祇树给孤独园的地方。

早上弟子们都出去化斋,阿难尊者和一位叫婆耆舍的尊者同行,结果路上。

这个初级尊者看到漂亮女子,竟然生出欲望,“贪欲所覆故,炽然烧我心”,欲望像烈火一样灼烧着他的内心。

这还是一位长期跟随佛陀修行的尊者,也难逃欲望诱惑的厄运。当时他请求阿难帮助,阿难就告诉他“当修不净观,常一心正受,速灭贪欲火,莫令烧其心”。

阿难推荐给婆耆舍的“不净观”,就是佛陀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样的困境想出的方法。

什么是不净观呢,《南传增支部经》中对具体方法这样描述,“自足下而上,自发顶而下,以皮为边际,观察充满种种之不净之此身”。

说白了,这个修持法门就是把人的身体看做是不干净的污秽之身,别人的身体也是一样,由此产生厌恶感,最终消除情欲诱惑,达到清心寡欲的目的,说起来是非常对症的。

佛陀宣讲不净观后,诸位弟子修行产生厌倦肉身的念头,或者自杀,或者请求别人杀死自己,这不是佛陀“不净观”的初衷。

这种异常情况,被邪神利用,趁机鼓动杀人凶手鹿林梵志子做“功德”,连续杀死60名佛弟子。

只能说,是邪恶神魔钻了佛弟子修行的漏洞,杀人破法是他们的真正目的,度人解脱只是恶念的伪装。

学佛走火入魔的症状

佛陀为什么不阻止惨剧发生

《杂阿含经·卷第三一一》有另外一个故事,话说释尊十大弟子之一的富楼那,想要外出传教,佛陀说那个地方对佛法不友好,经常发生打骂甚至杀死比丘的事情,你怎么办?

富楼那的回答是,“世尊!若西方输卢那人脱杀我者,当作是念——,有诸世尊弟子当厌患身,或以刀自杀,或服毒药,或以绳自繫,或投深坑。彼

西方输卢那人贤善、智慧,于我朽败之身,以少作方便,便得解脱。” 富楼那说,曾经有佛弟子厌患身躯,以各种方式自杀(指的是修不净观引发的跋求摩河惨案)。

如果那个地方的人真的要杀自己,那他们就是大智慧大贤良,这副朽败之身,不用求人,借他们的手即可得到解脱。

富楼那对佛陀讲的,是他对修行的另一种理解,这是佛陀和律法所允许的,所以不是自杀。

因为,以生命结束作为达成正果的方式,也不都是走火入魔的极端方法。

按照佛理,当证得阿罗汉果之后,在寿命还有存余的情况下,主动舍弃寿命选择入灭,叫做“(无余)涅槃”,这是果位升级,而不是自杀。

当然,作为初级弟子,欲望诱惑滋扰是魔,随意放弃生命也是魔,跋求摩河惨案毕竟并非是佛陀想看到的事情。

只是依照不净观修持,导致厌世情绪是正常的,这正是修不净观需要达到的效果,但是,修不净观的目的,是帮助修行者排除感染努力精进,而并非追求消极自杀。

实际上,在跋求摩河惨案之后,佛陀就为出家众制定了“杀戒”作为约束,成为各部律典公认的戒律之一。

依各部律典,帮助别人自杀,或鼓励、赞叹别人自杀,都等同于亲手杀人,是犯戒的大罪过

以上是前沿社[qianyanshe.com]关于信佛人走火入魔啥状态表现以及学佛走火入魔的症状的全部内容,您了解了吗?